前言:
以前我跟我的朋友提过一种思想:
在年龄、智商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人获取的知识总量是一样的。(控制变量法)
只不过、因为生活环境、接触人群的不同。所以导致了知识分布不同。
例如,假设我们有A、B两个人、在上诉条件下、达成了同样的知识总量(假设值为1000)、
A、B两人的年龄、智商都是一样的。
A、是一个大学教授、沉迷学术研究的高才人士、在某一个学术领域具有挺不错的成就。
B、是一个十多岁辍学、文化不高、但是经商老手、对于交际圆滑世故、非常拿手。
两个人都是厉害的角色、而且在有生之年都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智慧去接触“知识”(这里指的是广义的知识、不仅仅包含书本知识。)
这两个人脑海中的知识总量是差不多的。
不过在A脑海中的知识体系里边,理论学术类的知识占40%、人情世故处理技巧10%、家庭生活经验占20%、其他30%。
那么在B的脑海中的知识体系里,理论学术类的知识占10%、人情世故处理技巧40%、家庭生活经验占30%、其他20%。
所以仅仅是分布不同。(数值也只是举个例子、仅供参考)
——————————————————————————————————————————————
基于上述思想的前提下、
那么就算同龄人且一样聪明的情况下、对于指定的事物、是否理解、理解深度、理解角度都会有偏差。
那么就有我今天提到的“认知瓶颈”的概念。
当你在工作和学习中、与人交流、
肯定会遇到认知瓶颈。
当你想与某人进行指定问题的讨论和交流的时候、
如果遇到或者感觉到对方对该问题已经到认知瓶颈了的时候、请理解对方。
也许对方会义正言辞。也许在对方的三观里、就是那个样子。
或许你觉得不可思议、或者你觉得对方愚昧。
反之、更可怕的是、当你自己跟别人交流、
对于该问题、你已经到了自己的认知瓶颈的时候。
往往这种时候、自己是难以发现的,甚至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
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多么绝对、然而对方心里正在觉得你愚昧。
越到瓶颈、就越给自己一种看到事物本质的错觉。
仅仅是因为更层次的东西、自己的认知层面还没有达到、所以考虑不到那些方面。
18世纪电气时代、就出现过某些欧洲学者就认为世界上自然知识已经差不多都被发现了。
然而现在看来呢。
社会和人都会不断往前发展的,
然而认知瓶颈是永远存在的,
愚昧二字也是相对来说的。
所以我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别人、
我们需要知道“认知瓶颈”这种东西是存在的 、存在与自己、也存在于别人。
懂得这种东西的存在、
才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止步不前、或者被很多先有思想所束缚。
其实、也是一种在生活交流、知识交流、工作交流、等与人交往的一种基本自我修养。
就算你嘴上不承认对方比自己强、也内心里面要知道对方的优点在哪儿。
促进自身成长、尊重他人看法、也可以让人在工作中更受人尊敬。
皓月
2017-7-12 中午
No Leanote account? Sign up now.